...


海洋牧场背景下的休闲渔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信息来源:科技外事处 

1 休闲渔业的出现与发展

1.1休闲渔业的定义

    休闲渔业又称娱乐渔业,是将现有的渔业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将渔业与文化传承、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生态建设、教育科普和餐饮等多种休闲娱乐产业相结合,提供满足人们休闲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发展休闲渔业,需要依托现有的渔业装备与空间、生产场所、产品、经营活动、自然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环境,将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物质休闲和精神休闲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使渔业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是一种融合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新型产业形态,是海洋牧场与海洋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型渔业方式。

1.2休闲渔业的兴起

    休闲渔业在20世纪中叶出现在加勒比海地区,然后在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流行起来。休闲渔业在美国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其意义相对狭窄。它与商业捕鱼活动不同,主要包括休闲或健身捕鱼活动,包括陆地或水上捕鱼,休闲聚会和家庭娱乐活动,但不包括渔村旅游。20世纪中后期,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闲暇时间的不断增加,休闲度假、轮渡游钓等开始越来越普及且广受欢迎。休闲渔业开始迅猛发展。目前发展出了不少新的发展方式,比如旅游渔业与观赏渔业相结合等形式。不仅如此,美国在法治建设、管理制度建设和科研支撑等相关措施上也为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1993年,日本在渔村地区利用当地不同的渔村文化,提出文化体验、绿色旅游的战略,挖掘当地旅游价值,振兴渔业经济。与此同时,利用休闲渔业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延长产业链,创造更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本海上休闲渔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以垂钓、海钓、海水浴场为重点的休闲型;以帆船、摩托艇、冲浪、潜水以及海洋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海洋运动型;以加工制作水产品,亲自参与鱼煮体验、参观渔场为重点的体验式学习型;以参观渔业博物馆、水族馆、渔民场所为重点的文化教育型;以渔村祭祀、鱼苗投放、沙滩清洁为重点的参与式活动型五大形式。

    与其他国家相比,国内休闲渔业起步较晚,因此在分类上尚无明确的定义。刘雅丹认为休闲渔业应包括垂钓渔业、观赏渔业、观光渔业、旅游渔业和海洋休闲渔业。李恩元将休闲渔业的发展模式概括为生产经营型、休闲渔业型、观光休闲型、展示型、教育型和社区型。宋振兴根据休闲渔业的经营活动,将海洋休闲渔业分为休闲体验型、观光型、购物趣味型、渔村风俗型、展示和教育型。目前我国旅游正逐步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综合性的“休闲旅游”转型,促进了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积极推动了休闲渔业的快速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强调体验性以及灵活性、专项性,通过融入海洋旅游、亲子旅游、体育旅游、海岛旅游和亲水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的概念,为休闲渔业旅游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2012年,我国正式开展了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创建的工作,目的是为促进我国休闲渔业发展的质量化及标准化,建设高质量的体闲渔业基地,突出休闲渔业相关的主题,结合传统的渔业生产和服务行业,标准化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形成一个全面的休闲渔业基地,集休闲观光、钓鱼、餐饮、文化节庆于一体,以提高操作水平的休闲渔业。

    我国海域幅员辽阔,自北向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域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差异明显。各个海域使用管理单位对海域的使用管理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包括海域使用权限不同、海洋牧场建设主体不同等。与此同时,各地区的经济水平、文化观念、交通条件等不尽相同,这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海洋牧场背景下休闲渔业的发展。不同的建设管理方法和模式有各自的优点,同时又存在不足和缺陷,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休闲渔业旅游模式不同的建设管理特点,分析其优势及存在问题,提出更加合理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是提高休闲渔业建设效果和发展效益的重要途径,也会为我国海洋牧场的发展延续旺盛的生命力。

2 我国休闲渔业的旅游模式

2.1以“渔家乐”为代表的单一型休闲渔业模式

    “渔家乐”是当前新兴的一种旅游项目,是沿海或海岛渔民向城市现代人提供的一种回归自然从而获得身心放松、愉悦精神,了解渔家民俗的休闲旅游方式。一般内容是欣赏海岛风光,吃当地特色海鲜,游泳、钓鱼、赶海、沙滩游戏(排球、足球等体育活动)、卡拉OK篝火晚会、住渔家体验渔家风情。作为一种典型的家庭式渔村经营模式,“渔家乐”将市场经营主体定位在渔民身上,充分利用渔民已有的院落、渔船、渔场和岛屿等资源,为游客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其中,“渔家乐”旅游项目具有低风险、低成本和富有地方特色等优势。游客在享受真正的渔民生活和获得实践经验的同时,可以领略当地特色,了解特色文化。

    “渔家乐”转变了渔业的发展形式,将重心从捕捞业向服务业转变,利用当地的饮食习俗以及特色海产品吸引旅游者。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旅游者,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渔家乐”整体规模较小,景点较为分散不利于形成集聚效应,管理相对不规范,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私搭乱建问题突出,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主要依靠自建房屋作为经营地点,基础设施薄弱,游客总体对基础设施的满意度较低,基本以短期的旅游活动为主。另外渔村的公共环境狭小,村容村貌脏乱差比较普遍。“渔家乐”从业工作者大多是当地渔民,受到文化程度低,服务以及运营意识严重不足等问题的限制。大多数渔民缺乏专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渔家乐”的发展。

2.2以“蜈支洲岛”为代表的海岛旅游休闲渔业模式

    蜈支洲岛是一座主要用于旅游开发的无人岛。2016年被评定为国家5A级景区,海水清澈透明,能见度达27m,被誉为“中国第一潜水基地”,由于岛内无人居住,岛内自然环境没有受到破坏,生态环境主要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蜈支洲岛旅游区主要的旅游项目有珊瑚礁潜水、拖伞、摩托艇、香蕉船、电动船、水上自行车、海底观光潜水艇、海岛风味等20余项项目。岛上建设有生命井、观海长廊、情人桥、妈祖庙、金龟探海、观鱼平台、观日岩等旅游景点,修建了别墅、酒吧等基础设施。同时开发了潜水、海底观光等水下旅游项目,游艇码头项目,海钓、摩托艇、滑水、帆船等水上运动娱乐项目,沙滩排球、海滨浴场等沙滩娱乐项目。作为中国第一座热带海洋牧场,蜈支洲岛海洋牧场极具示范性。由于对环境的重视,目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海洋生物圈,具有良好的海洋生态恢复效果。蜈支洲岛已成为海南最为著名的海岛旅游区,且仍在开发建设当中,建设面积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已累计投放人工鱼礁4万多空方,将在热带海洋牧场的基础上建成不同主题的海底生态公园,实现海洋生态修复与旅游的结合。

    由于无人岛的特性,蜈支洲岛属于整岛租赁建设,开发目标以及定位清晰。有利于整体性、综合性的开发建设,有利于管理。同时蜈支洲岛注重营销,打造品牌名片。通过作为影视剧取景地以及广告宣传,为景区增加知名度,以达到吸引旅游者的目的。另外,蜈支洲岛注重旅游项目以及娱乐设施的开发,推出海岛观光、极限运动以及私人订制服务等高端服务,结合岛内的风土人情与现代化设施,将历史传说、休闲观光、地理环境和民俗风情有机结合,打造丰富的休闲旅游内容,为旅游者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为其他地区的海洋牧场提供借鉴。

2.3以“顺风阳光海洋牧场”为代表的综合型休闲渔业模式

    “顺风阳光海洋牧场”结合周边休闲渔业旅游资源,打造“游山、玩水、采摘、尝鲜”等特色旅游产品,建设成为了综合性的休闲垂钓游玩渔业模式。其将渔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业、加工业相结合,多产业融合发展,拉长了本地的滨海旅游产业链条。由企业主导与俱乐部参与模式运营管理。大力发展海钓娱乐与比赛休闲旅游、亲子旅游、研学旅游、海上冲浪、科普旅游、渔业采摘、渔家乐民俗文化旅游、婚庆旅游、海底半潜观光旅游等,结合当地文化,创新旅游项目,打造多元化旅游方式的综合型休闲渔业模式。同时,“顺风阳光海洋牧场”交通比较便利,市内可乘坐公交车到达,相较海岛旅游来说日常节假日休闲旅游会更适合本地居民的选择和出行。

3 我国休闲渔业旅游发展存在的普遍问题

3.1发展观念滞后,缺乏长远规划

    许多渔民的发展观念滞后,思想较为闭塞,对休闲渔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较低,对休闲渔业设施建设缺乏长远规划,资源整合不充分,有重复建设以及资源浪费的情况。整体布局不合理,没有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一味地照搬照抄,使得一、二、三产业融合不够充分,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旅游休闲渔业发展相对分散,未实现区域合作联动发展,未形成品牌效应,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政策支持和组织指导,缺乏长期科学规划,缺乏配套设施建设。

3.2海洋休闲渔业产业结构单一

    休闲渔业项目主要以休闲海钓、渔家乐为主,从功能上来说比较单一。包括简单的游览观光、餐饮美食、乘船出海和赶海拾贝等。旅游产品也主要以海鲜制品以及简单的海洋工艺品为主。

    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方向应深入挖掘文化特色,融入现代休闲、体验、科学等元素,大力开展以参观教育、实践和冒险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海洋体育、科普教育以及疗养度假型的海洋休闲渔业项目。要注重海洋文化以及海洋特色的开发利用,将渔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等有机结合,调整单调的产业结构,以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增加旅游项目的互动性、体验性,旅游方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

3.3缺乏高素质的从业人员

    目前我国休闲渔业从业人员主要以当地的渔民为主,普遍文化教育素质偏低,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休闲渔业的建设和开发中,缺乏高素质的规划、设计、开发和管理专业人才。从业者数量也存在不足的情况,需要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和服务人员。

3.4科技、资金投入不足

    在科技投入方面,我国休闲渔业发展普遍以休闲观光,以及饮食娱乐为主,缺乏一定的科技含量。而休闲渔业想要转变发展方式,向高精深方向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投入。而资金短缺问题也是制约休闲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无论在研发、建设以及科技投入等各个方面都需要资金支持。资金不足、科技投入不足都是限制高标准、高品质项目建设的关键问题。

4 海洋牧场背景下休闲渔业未来发展趋势

4.1提升观念,规划旅游资源价值

    海洋牧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体现观赏价值、体验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和教育科普价值,充分发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1)体现观赏价值。海洋牧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美丽的海域风光。绵长的海岸线、丰富的岛屿资源、水域面积辽阔、珍稀的生物资源、奇特的气象景观以及形状多样的礁石,都为海洋牧场增添了独具特色的艺术观赏价值。

    (2)体现体验价值。提供渔事体验服务是海洋牧场比较基础也是独具特色的一项旅游活动,使旅游者切实体验到垂钓、捕捞、采摘的乐趣。

    (3)体现历史文化价值。海洋牧场由于自身的特点通常依托于渔村建设,渔村通过从事渔业活动,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区别于城市的渔业文化、渔村文化,体现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历史价值。通过对海洋牧场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提炼,可以避免同质化,对于旅游者更加具有吸引力。

    (4)体现科考价值。海洋牧场涉及人工鱼礁的投放、海洋环境调查与监测评估、鱼类行为驯化、海洋生物增殖放流等各个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考察价值,为近海生态的恢复起到重要作用,也使人们了解海洋牧场学科领域的意义。

    (5)体现教育科普价值。海洋牧场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可以使旅游者近距离接触海洋生物,了解丰富的海洋知识。

    通过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素质选拔,使从业人员对海洋牧场以及休闲渔业具有深刻的认识,发展旅游业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利用从业人员去影响旅游者,使旅游者在休闲观光的同时意识到建设海洋牧场、恢复渔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寓教于乐。其次,通过体现旅游资源的价值使旅游者感同身受,能够更加反思旅游的目的所在,从而提升自身观念。

4.2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增加产业链结构

4.2.1注重旅游新产品的开发

    海洋牧场旅游的开发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当地的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要把握好旅游者的消费需求。首先应树立市场优先的原则,以旅游者的诉求作为开发方向。根据目前的旅游发展趋势来看,以观光旅游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以休闲度假、个性化、定制化的小众旅游以及专项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消费者的欢迎。因而,海洋牧场旅游的开发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以及客户群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旅游者物质文化的需要为准则,在充分利用自身的海洋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当地的资源特色以及文化内涵,在满足旅游者观光游览的前提下发展复合型旅游产品,对于传统的旅游产品进行优化升级。在保障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基本前提下,将传统观光型旅游产品与休闲度假型、专项旅游型、沉浸体验型等旅游产品紧密结合,深度开发复合型旅游产品。注重旅游新产品向精品化发展,满足旅游者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4.2.2海洋旅游产品结构优化

    目前我国海洋牧场旅游产品结构仍比较单一,由于缺少长远的规划,盲目跟风和重复建设的现象较为严重。如没有从自身条件出发,盲目跟风的“渔家乐”屡见不鲜,且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旅游者的审美疲劳,又对综合效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从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来看,海洋旅游主要以观光游览、品尝海鲜为主。海洋旅游产品优化应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体现趣味性和参与性,开发具有鲜明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创新旅游产品,打造旅游精品,融入生态旅游、体育旅游、专项旅游、康乐疗养旅游等新型旅游元素,打造复合型的旅游产品结构。实现景区间的联动发展,促进客源互补、资源共享,实现海洋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4.2.3树立品牌战略

    我国目前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发展普遍存在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建设不足、发展定位不清晰和特色不突出等问题。通过对海洋牧场旅游产品进行分析和定位,设计独特的品牌商标以及宣传口号,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将牧场信息传递给旅游者,使旅游者更加快速、直观地了解景区情况,引起旅游者的共鸣并为之吸引,使旅游者短时间内就可以产生旅游需求。对于海洋牧场旅游产品而言,要深入挖掘海洋历史文化,突出特色旅游资源,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促进海洋牧场旅游业的发展。

4.3创新沉浸式体验型牧场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质化、单一化的旅游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通常休闲渔业的旅游目标群体相对单一,游客的互动参与程度较低,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较弱,不利于休闲渔业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所以应针对各个年龄段的目标群体创新旅游方式,打造综合化、多元化的海洋牧场。海洋牧场休闲渔业的建设规划首先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根据自己的规模以及资源优势选取旅游方式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体验式项目以提高旅游者的参与性,充分调动旅游者的积极性,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3.1与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建设主题公园

    充分发掘当地的文化习俗与传说故事,在历史文化较为丰富的地区,依托文化传说作为背景,将陆地旅游元素融入海洋牧场的旅游建设中去,建设成为大型的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增加海洋牧场的趣味性与神秘感。可以效仿宋城的发展模式,宋城以宋代文化为主题元素,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将文化运用到园区的各个角落,不仅可以欣赏文化演出,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旅游者体验古代的生活。海洋牧场主题公园的建设可以依托当地的文化背景,建设古风渔村,从建筑到服装都融入历史文化色彩,举办大型实景表演,使旅游者能够切身体验到当地的文化特色。还可以增加实景互动体验,建设古风客栈,既可以观赏渔村美景,体验渔村风情,品尝渔村美食,又可以体现良好的互动性,享受不一样的牧场风情。

    针对现在年轻人求新求异的旅游需求,可以增设角色NPC,在园区里设置一些互动任务,使旅游者仿佛进入了大型的剧本体验场,给旅游者以常来常新的新奇体验。开展别样的节庆、赛事活动,如汉服节、渔民节、垂钓节等吸引旅游者。建设主题海洋牧场也为户外活动组织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4.3.2建设互动型研学旅行教育基地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各科目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并在不同的生活中加深与自然的共鸣。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目前,我国很多海洋牧场都很重视研学旅行这一项目,山东省各海洋牧场建设有一室一厅一馆一院的海洋科普场馆,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知识,为研学旅行的开展提供设施基础。但是研学形式较为单调,主要以走马观花式的参观为主。学生们体验感较低,可以在参观过程中设置一些小游戏、竞赛等,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边参观边寻找答案,并根据回答情况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增加出海体验活动,乘船出海、放生活动、喂食海鸥、钓鱼比赛等与小动物亲密互动。开展室内手工教学,制作鱼拓、贝壳工艺品等,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夜间组织篝火晚会,娱乐活动等,让学生展示才艺、张扬个性。打造海洋牧场互动型研学新名片。

4.3.3开发海上、海底娱乐项目

    可以在水面设置浮筏,对浮筏进行组合搭配,搭建海上平台,建设水上游泳池、垂钓、观光为一体的水上游乐园。通过设施的组合排列、颜色搭配以及主题的选择形成不同的景观特点。如果牧场内自然景观优美,海上无视线阻挡,可以建设观光型的空中全景景观餐厅,为想安静观光的旅游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水下旅游产品目前以潜水观光为主,可以通过改变鱼礁的形状、摆放方式,建立海底雕塑群,海底城市等丰富海底景观。进行海底狩猎等活动,同时可以加入故事情节,发展海底探险活动。

4.3.4打造摄影度假式海洋牧场

    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旅游景观,打造网红式海洋牧场旅游度假区,因地制宜,对海洋牧场内进行景观设计,建设清新、新颖的主题风格民宿,结合蓝天、碧海、细沙等牧场元素,打造拍照旅游胜地、婚纱摄影基地等。还可以加入康乐疗养等主题元素,改进海盐提炼技术,开发盐疗、盐浴等特色休闲养生产品,辅以无边泳池、温泉等休闲元素。打造度假胜地,由一日游向多日游转变,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可以缓解海洋牧场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的弊端,增加旅游者的重游次数。

4.4培养高素质从业人员,提高科技投入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培养休闲渔业高级人才的渠道,涉海高校相关专业也仅仅是通过设置相关课程进行专业培养,因此从事休闲渔业建设、管理的高素质人才极其缺乏,今后应该从行业发展需求人手,调整海洋类相关专业设置方向,加大休闲渔业高素质人才培养。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总结适合我国不同海域特色、区域发展特点等的休闲渔业发展模式,并加以示范推广,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明确资金投入和效益分配机制,在海洋牧场建设基础上全面推动我国休闲渔业第三产业发展。

5 结论

    我国的海洋牧场正处于一个发展和转型的关键阶段,结合旅游业发展是海洋牧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休闲渔业的开展可以将渔业与旅游业紧密的结合。海洋牧场休闲渔业建设需要凭借现有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核心,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重要着力点,不断优化旅游产品,创新旅游方式,实现单一观光型旅游产品体系向体验型为主导的复合型、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的转型。积极发展专项旅游,沉浸式,体验式的旅游方式可以作为海洋牧场的一个发展方向。海洋牧场特色鲜明,已经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将海景观光与特色主题相结合,结合陆地海面以及海底设施的开发与建设,大力发展婚旅、摄影、体育、度假、疗养等元素。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开发,以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多产业融合发展的休闲渔业旅游模式,融入多种旅游元素,可以不断深化发展。对于区域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起到带动的作用,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摘自:《海洋开发与管理》2022年第1期